全新股息策略:科技巨頭與亞洲市場如何重新定義派息模式

7 分鐘閱讀 23 6月 25

過去甚少派息的大型科技企業現在開始定期向投資者派息。與此同時,亞洲企業着重回饋股東,逐步改變了投資者對穩定收益投資的傳統觀念,投資者因此有機會同時探索迅速增長及穩定的行業,提高股息投資在各行業及地區的吸引力。Noura Tan在本文探討這些變化如何為股息投資開闢嶄新途徑。

股息投資自股市出現以來便已存在,其歷史可追溯至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向股東分派利潤。股息投資的魅力在於簡單直接:投資於成熟企業,獲取股息,然後保留現金或將股息再投資,以累積更多股份。

投資於定期增派股息的企業具有吸引力,因為透過將股息再投資,投資者的資金有望隨著時間的推移顯著增長。這種做法迅速成為投資的基石,能提供實質回報,並吸引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。

股息投資傳統上專注於大型、穩定的企業,例如一向穩定派息的公用事業及金融企業。規模較小、迅速增長的企業通常會將利潤再投資而非派息,導致部分投資者認為收益與增長無法兼得。

然而,這種看法今天是否仍然成立?

科技股派息

科技股過往受到重視,主因是其具備迅速增長並推高股價的潛力,吸引了求資本增值的投資者。然而,微軟、Alphabet及Meta等企業已開始派發股息,將增長與收益策略結合。這種轉變顛覆了投資科技股僅為了資本增值的傳統觀念,為股息投資開創全新方向。

目前,「七大科技巨頭」1中,除了亞馬遜及特斯拉外,其餘五間公司均向投資者派息。這為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,將聲譽良好的企業納入其投資組合。然而,長遠而言,這些企業是否適合股息投資組合仍存在未知之數。

將科技股納入股息型投資組合能擴闊優質企業的涵蓋範圍,從而增強投資潛力。然而,市場亦因此質疑科技股在股息指數中日益重要的地位能否長期維持。

儘管科技行業過去以低股息率見稱,因此看似不太適合股息投資,但過去數年,科技企業的股息增長速度持續超越整體市場。2023年,標普1500指數(涵蓋美國大型、中型及小型企業的股票指數2)中,科技企業的派息金額較2013年增加超過一倍3

對於股息投資而言,低股息率未必代表投資表現欠佳,真正的關鍵在於股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。過去17年來,英卓環球股息策略經理Stuart Rhodes一直將股息增長視為「北極星」。他解釋指,定期增派股息的企業有助提高整體投資價值,帶來豐厚總回報。

截至2024年底,標普500紅利貴族指數(涵蓋過去25年連續增派股息的公司)的年均回報高達10.1%(以美元計)。

該指數的表現領先追蹤500間美國大型企業股價表現的標普500指數的7.7%(以美元計)4。這反映了即使市場波動,專注於股息增長仍具優勢。

Rhodes回憶1990年代,當時許多投資者認為,一間科技公司派息即代表其增長放緩。但如今情況已大不同。他指出,科技企業如今現金流充裕,能同時進行再投資、派息及回購股份;而回購股份能夠減少流通股份,從而提升剩餘股份的價值。

英卓北美股息策略經理John Weavers認為,股息增長應源於業務表現理想,而非單靠派發更多利潤。他積極物色能透過提高夠盈利來增派股息的公司,包括科技公司。Visa與萬事達卡就是典型例子,儘管最初的股息率不高,但兩者的盈利與股息一直穩步上升。自萬事達卡於2006年上市以來,其股息跟隨股價上升,年增長率達31%。隨著數碼支付普及,這種增長亦意味著企業的前景理想。

Weavers指出,「七大科技巨頭」在股息指數中的比重上升,導致投資組合更難實現有效的分散投資。他提醒投資者切忌急於大舉投資強勢股票,並強調恪守投資紀律的重要性,以免僅關注短期收益。

Weavers表示,透過優先考慮可持續股息增長,投資者有望受惠於歷來利好股息增長投資組合的長期趨勢。這種方針有助維持投資的長期收益與多樣性,使投資者從容應對市場波動,同時獲得穩定回報。

股息投資一個經常被忽視但具有價值的特點,是其有助對抗通脹。這種既有的投資方針能幫助投資者實現穩定的收益增長。透過專注於能持續增派股息的企業,並審慎地分散投資至不同領域,投資者能駕馭市場波動,務求實現長期穩定回報。

亞洲股息時代

派息科技企業的崛起正改變投資者的投資方式;與此同時,受新政策及市場改革影響,亞洲市場正發生巨大變化。隨著西方大型科技企業開始派息,亞洲市場——尤其是中國及日本——亦開始重視回饋股東,即使兩國經濟陷入困境。

去年,在政府扶持政策推動下,中國的股息及股份回購總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,分別高達2.4萬億人民幣(3,309億美元)及1,476億人民幣(203億美元)5。同樣,日本的平均派息比率(即股息佔盈利的百分比)亦提高至36%。這一升幅受惠於旨在重振日本經濟的「安倍經濟學」經濟政策,以及東證交易所在2022年推行的市場改善措施。日本的派息比率目前與標普500指數的34%相當接近 6。

儘管平均派息比率落後於其他國家,但兩個市場正推行改革,意味著其具備增長潛力。Rhodes指出全球各地蘊藏不同的股息投資機會。美國的市場規模龐大,投資選擇眾多;歐洲匯聚多間派息往績出色的企業;澳洲則提供稅務優惠,鼓勵企業派息。

股息策略持續擴展

鑑於利率回落可能影響傳統儲蓄及投資的回報,股息投資策略亦隨之演變,以提供可靠收益。科技巨頭陸續納入股息投資組合,提供實現增長及分散投資的機會。與此同時,中國與日本的舉措亦推動企業加強派息與股份回購,增加了亞洲市場對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的吸引力。

Rhodes回顧其任內股息投資領域的演變時指出:「最初,科技是最少投資機會的行業,而日本則是最具挑戰性的市場。」Rhodes目前發現更多股息投資機會,並強調以合理價格發掘具價值的投資,同時把握突如其來的機會,是實現長遠成功的關鍵。

 

1 「七大科技巨頭」由七間美國超大型科技公司組成,包括Alphabet、亞馬遜、蘋果、Meta Platforms、微軟、輝達及特斯拉。
2, 3 ProShares,《科技股:意想不到的股息增長來源》,(proshares.com),2024年9月。
4 截至2024年11月。
5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,《事關股市!五部門發聲,這些內容明確了》,(gov.cn),2025年1月。
6 日經新聞(經scoutAsia提供),《40%上市企業增派股息,向家庭發放3.6萬億日圓,創歷史新高,利好資產增值》,(market-news-insights-jpx.com),2024年6月。
作者 Noura Tan

投資涉及風險,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。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。投資價值可升可跌且不受保證, 閣下或未能取回全部投資金額。本文僅供參考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、推薦或招攬。如閣下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,應尋求獨立專業意見。

相關觀點